发现文物背后的精彩——《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之读后感
唐妮

听与读结合,用了约200小时,以极大的兴趣读完了岳南先生的这本近340万字的11册丛书《中国考古探秘纪实》。结合我们在国家博物馆和各省博物馆所见珍贵考古文物,我从这本书中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从文物的挖掘、考古人员的艰辛付出、文物曾经拥有者所处的年代和经历、与文物相关的盗墓、外国探险者的豪取、古代战争与现代运动中对文物的破坏等等,内容极为丰富,揭开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也科普了田野考古的专业知识。

这本丛书是岳南先生在二十年间对中国重大考古遗址发现,以纪实的手法撰写的作品集。全书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让读者在古代与现代、历史与人物之间穿插切换,发现考古真相,为读者展现出数千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让读者在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自豪的同时,也为考古文物被破坏的遭遇感到愤怒和遗憾。

阅读全书,主要收获概括为:

一是对那些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考古事业的专家学者的崇高敬意。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中,我们的考古工作者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在我国财力有限、国民上下之文物保护意识淡泊的情况下,以发掘和保护古代珍贵文物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不图名利,抢救了无数珍贵文物,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财富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二是对古代珍贵文物遭毁坏,尤其是在文革中被人为破坏的事件极为愤慨。我国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留下了无尽的宝藏。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摧毁、人为的盗墓、外国文化侵略者的掠夺和自然灾害的损毁,能够完整保留的文物真是无价之宝,无比珍贵。然而,它们能够逃脱上述的灾难留存至今,却未能逃脱文革动荡岁月中无知无畏狂妄的红卫兵之手。定陵明陵巨匾被漆喷涂、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棺椁被弃之荒野、墓中尸骨被焚烧…,这样的悲剧当时在全国数不胜数。如果没有文革中的破坏,我们今天能看到更多的珍贵文物。

三是从古文物看历史,古代历史与现代历史相结合。作者在讲述古文物发掘的故事时,还原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将尘封的历史和深埋于地下的古文物,变为鲜活的人物与事件。《日墓东陵》中清东陵地宫珍宝与盗陵将军孙殿英;《千古学案》中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解密与中国夏商周千年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现代考古研究的进步;《寻找祖先》中围绕“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发生的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越国之殇》中广州南越王墓与汉代南越国的兴衰;《万世法门》中的地宫藏宝与中国的佛教文化;《复活的军团》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与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绝代兵圣》中银雀山孙子兵法的破译与兵书主人的历史时代及世纪骗局的终结;《天赐王国》中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所展示的巴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西汉孤魂》中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过程中的现代政治斗争;《旷世绝响》中曾侯乙墓与楚国的沉浮;《风雪定陵》中所呈现的万历皇帝与大明王朝。作者广博的学识、深入的研究、广泛的调研、生动的文笔和细致的描述,让我们穿梭在历史的长廊中,享受着中华丰富的文化积淀、为中华悠久而璀璨的文明而自豪,对用心血保护中国古代文物的考古工作者充满敬意。

[ 关闭窗口 ]